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元青花龙纹大罐的残片 修复后的元青花龙纹大罐 最近受国内一收藏家委托,我们修复了一只元青花龙纹大罐。从一堆碎片到重塑形魂,整个器物的修复过程历经数月。该器高31厘米,口径21厘米,底足19厘米,比27.5厘米高的元青花鬼谷下山图罐还略高。整器釉质肥厚莹润,青花料浓艳青翠,略有晕散;器物口沿绘锦纹,肩部绘缠枝莲纹;图案交汇、着墨最浓处具有青中泛紫甚至铁锈斑的效果。龙纹身躯细长如蛇,龙头呈扁...
作为幕后英雄,神秘的文物修复专家用一双巧手,为人们呈现了一件又一件的修旧如旧的文物。古墓中出土的千年漆器光彩依然;深埋在黄土中的薄如蝉翼的丝织品居然能修复如初……这些,文物专家是如何做到的?昨日,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成立30周年纪念大会在成都华通博物馆举行,来自全国的文物保护修复专家从幕后走到幕前。昨日,记者专程采访了这些神秘人士,为读者解开文物保护之谜。 漆器保护 &...
古籍修复专业学生在练习修复古籍。(图片由金陵科技学院提供) 江苏公共图书馆馆藏古籍现有近100万册古籍亟待抢救性修复,这些古籍如果经过“医生”的揭、洗、补、衬、裱,就能奇迹般地恢复原貌。这样的“医生”指的就是古籍修复师。可目前高水准的古籍修复专家还找不到5个!针对这种状况,2004年起国家在江苏、上海、北京开展试点,专门培养古籍修复人才。与南京图书...
“太漂亮了,太让人振奋了。”昨(9)日,当刘先生在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见到修复后的资阳青铜车马时,禁不住兴奋得喊了出来。记者作为五年前资阳青铜车马考古发掘的见证者,再次见到久违的青铜车马,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而此行之目的,是市九曲河综合整治指挥部拟决定将在当年资阳青铜车马的出土地雁江区雁江镇资溪村11组(今铜车马街)建南桥桥头塑造汉代青铜车马,为世人重塑汉代青铜车马,传承资阳...
有些老家具还是用披麻带灰工艺做漆面的,如今这种工艺很少有人会做,就得请高手来复原,如果用化学漆一刷,一脸贼光,这件老家具的价值就会大大降低。 第一道工序是清洗。老家具进门,断胳臂缺腿,蓬头垢面,得除去浮尘和积土,有时还有水泥浆、沥青、化学油漆什么的。然后用水冲,边冲边用特制的刷子刷,积垢深厚的,可以加一点碱水。洗过的旧家具得阴干。不然遇水膨胀后,榫头拆开后就难以复原。在有些负责的店家里,还会对老...
中国文保基金会理事长马自树 10月18日,圆明园将迎来罹难150周年纪念日,在本次的纪念活动中,由中国文物基金会主持修复的150件圆明园文物将首次展出。那么在这次的文物修复中,有哪些技术的运用,克服的难点,以及有关圆明园外流文物的回流的问题都具有极大的意义。为此,我们请中国文保基金会理事长马自树先生来谈一谈本次文物修复的一些情况。 瓷器、石雕与青铜器的修复技术是工作重心 中国文物网:圆明园罹...
圆明园罹难150周年纪念活动系列展览之后,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将把圆明园的绘画、景致以及一些老照片集中起来进行展览,第一站将抵达南京,随后将会在各大高校巡回展览。 今年10月18日,圆明园将迎来罹难150周年纪念日,系列纪念活动27日正式在此间启动。修复半年之久的150件圆明园文物将首次展出。这150件文物是由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主持修复的,拟于明年对这些修复文物进行全国巡展。 文保基金会理事长...
上佳的品相、精美的纹饰、典雅的铭文……一件件文物珍品风采宛然,几乎让人忘了它们出土时的破败不堪。 9月25日,在省博物院文物保护技术研究中心,十几位文物修复师正忙着为文物做“手术”、“美容”,杜安就是他们中的一位。 一只秦代青铜熏炉上锈迹斑驳,它患的是青铜器的“癌症”——粉状锈,“不及时...
被外界誉为“敦煌女儿”的敦煌文物研究院院长樊锦诗13日在京表示,世界现存规模最大的文化艺术宝库敦煌莫高窟正面临修复和保护的资金缺口。中国民生银行携手敦煌文物研究院发起的“守护敦煌全国大型募捐活动”启动,14日起通过网络、银行、邮局接受企业公众捐款,赠款将全部用于敦煌石窟修复和保护。 募捐召集者中国民生银行称,大型募捐包括组织中国知名的艺术家带头募捐...
16日,南京市拆迁办正式发布了明城墙大规模综合整治工程的首个拆迁公告,从解放门至玄武门城墙一侧约50米范围内的5万多平方米房屋将全部拆迁,用于建设环城墙绿化带。该段的整修既是明城墙“绿色项链”工程的开端,也率先拉开了市政府3年16.6亿元巨资修缮12处城墙景区、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大幕。 千户居民举家搬迁 记者昨日在玄武湖公园解放门拆迁现场看到,该段城墙一侧是风景绝佳的玄...
龙首关遗址的碉楼 云南网 资料图片 8月12日,在经过了3个多小时的论证评审后,专家及村民代表最终对214国道涉及“龙首关”古城墙遗址走向及城墙修复方案达成一致。这使近一时期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云南省大理市“修路毁坏唐代城墙”事件(本报曾报道),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 在此次论证评审会上,文物、交通、环保和苍山保护领域的专家、学者及村民代表对由大理...
采用配补处描金工艺修复的仿哥窑小水丞(修复前) 采用配补处描金工艺修复的仿哥窑小水丞(修复后) 圆明园文物修复:没有争议不正常 日前,圆明园文物修复工作再次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人们这次将目光聚焦圆明园,缘起于7月14日下午,由圆明园管理处、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联合召开的“首批圆明园修复文物专家评审会”。在会上,多位专家就圆明园首批文物的修复展开了热烈讨论、研究。...
学习文物修复与鉴定专业的婷婷是这里的志愿者,她像“侦探”一样,在几千块碎瓷片中寻找着裂纹相同的两个瓷片。常人看来枯燥、乏味的工作,对她来说却充满乐趣。 10月18日,是北京圆明园罹劫150周年纪念日。为使圆明园受损文物重现当年风采,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与圆明园管理处共同举办了“文物保护,我们携手——圆明园文物修复大型公益活动”。6月18日起至10月1...
■摄影/本报记者袁艺 昨天,圆明园首批20件破损文物完成“试验”性修复,主办方特意举办一场评审会。不过,被邀文物专家对圆明园文物的修复方法并不认同,建议下一阶段的文物修复仍以传统的修复方式为主。 ■三种修复方法受到质疑 经过近一个月的工作,20件从圆明园出土的破损瓷器按照“展示修复”、“美术修复”、“考古修...
采用配补处描金工艺修复的仿哥窑小水丞(修复前) 采用配补处描金工艺修复的仿哥窑小水丞(修复后) 采用可识别性恢复原有图案法重绘的“五福(蝠)捧寿”盘(修复前) 采用可识别性恢复原有图案法重绘的“五福(蝠)捧寿”盘(修复后) 日前,圆明园文物修复工作再次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人们这次将目光聚焦圆明园,缘起于7月14日下午,由圆...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